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致富技术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2017年山西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

    信息发布者:西山底张小东
    2017-11-27 16:26:26   转载

    小麦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,是我省城乡居民的主要口粮。为进一步推进我省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,狠抓绿色高产高效和标准化生产技术,促进小麦产业提质增效,转型升级,现制定2017-2018年度小麦生产技术指导意见。

    一、合理布局,择优选种

        根据不同区域生态气候特点,南部麦区包活运城全部、临汾大部和晋城南部地区,宜选择种植半冬性、冬性的中早熟品种,中部麦区包括晋中、长治、吕梁大部、晋城北部,宜选择种植冬性、强冬性的中晚熟品种。在品种选择上,要根据不同水肥条件选择高产或稳产品种,并积极引进示范和推广强筋、中强筋优质小麦品种。南部水地可选用:晋麦84号、临Y7287、尧麦16、晋麦96号、济麦22、良星99、鑫麦296等品种,示范推广山农22、山农26、舜麦1718、邯优3475、石优20等优质中强筋品种;南部旱地可选用临丰3号、晋麦97号、长8744、运旱102等品种,示范推广运旱618、运旱115、运旱20410、晋麦92号等优质中强筋品种;中部水地可选用长4738、长麦6135、京9428、中麦175等品种,示范推广晋太170等优质强筋品种;中部旱地可选用长6878、长6359、太10604等品种。

    二、规范化整地,把好播种关

        “七分种,三分管”是通过规范化整地播种技术,培育壮苗,为高产稳产和麦田管理奠定基础。要坚持每隔2-3年深翻或深松一次,其余年份旋耕整地,增加土壤贮水量,促根下扎,有条件的地区示范推广深松免耕播种技术;要大力实施播前耙耱播后镇压措施,踏实土壤,达到上虚下实,无明暗坷垃;要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技术,将前茬玉米秸秆粉碎还田,长要小于10厘米,并均匀抛洒地表,达到秸秆还田“细、碎、匀”;播前种子要全部包衣或药剂拌种,杜绝“白籽”下种,预防地下害虫和苗期病虫害。要大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,并开展减肥增效技术试验研究,氮磷钾配合,科学施用底肥,水地麦田氮肥底施追施比例掌握在6:4或7:3。

    三、适期适量适墒播种,推广新型播种模式

        适期播种:南部麦区旱地播期掌握在9月25日-10月5日,水地播期掌握在10月1日-10日,中部麦区旱地掌握在9月20-9月30日,水地掌握在9月25-10月5日。

        适量播种:我省主推品种以多穗型为主。适播期内,旱地小麦播量每亩7.5-10.0kg;地膜覆盖小麦播量每亩7.0-8.0kg;水地小麦条播每亩10.0-12.5kg,撒播每亩15-17.5kg。适播期外提前或推后1天,减少或增加播量0.5kg。

        适墒播种:耕层0-0cm土壤相对含水量70%左右是最适宜播种墒情。若0-20cm土壤相对含水量低于60%时,水浇地应播前浇串茬水,或播后浇蒙头水;旱地可增加播深或重镇压。播种后10-15天查苗,麦行内≥10cm无苗,应补种。

        播种模式:水地麦田可采用宽幅匀播、窄行密植等高光效利用技术模式;旱地可采用地膜覆盖、宽窄行探墒沟播免耕播种等抗旱播种蓄水保墒技术模式。

        四、强化田间管理,综合防治病虫草害

        在规范化播种,确保全苗基础上,落实好节水抗旱保墒田间管理技术措施,是确保高产稳产的关键。开展冬水前移,

    冬水提前至三叶期后,夜冻昼消前结束,塌实耕层土壤,促进分蘖和秸秆腐熟,培育壮苗,确保安全越冬;开展秋季化学除草,秋季化除效果好,安全,应大力提倡;冬春应做好地膜覆盖麦田查膜护膜工作,以更好发挥地膜覆盖保墒增温效果;早春管理上要大力开展镇压耙耱工作,以达到提墒保墒的目的。顶凌期都应浅耙或轻耱,去除枯叶,弥合裂缝,保墒提温;春季田间管理上要科学浇水施肥,要因墒因苗浇返青水、起身水,重浇拔节水,防旱浇孕穗水、扬花水、灌浆水,要重施拔节肥,后期因苗补肥,可在灌浆期喷施速效氮肥和磷酸二氢钾,防止早衰;春季要时刻关注天气预报,预防和减轻春季冻(冷)害;要加强病虫害预测预报,采取绿色防控技术,大力推广生物农药,选用高效环保型农药品种,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,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治。大力推广后期“一喷三防”,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。

    五、适时(期)收获晾晒

        小麦蜡熟末期是机械收获的最佳时期,应及时收获晾晒,含水量低于13.0%时,精选入库。 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